走进非洲第一家少林寺
阅读数

分类:1708651793000

比亚少林寺内的当地武僧正在进行武术表演。

比亚少林寺内的当地武僧正在进行武术表演。

本报赴赞比亚特派记者  黄培昭

赞比亚首都卢萨卡郊外有一大片黄墙红顶的中式建筑,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,格外引人注目。这里就是非洲第一座中国少林寺。日前,《环球时报》记者来到这座非洲少林寺,一探究竟。

一座似曾相识的庙宇

从卢萨卡出发,开车十来分钟就到达赞比亚少林寺。隔着老远就能看到颜色明亮的建筑群,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显眼。这里的建筑和当地建筑风格迥然不同,是典型的中国庙宇建筑风格。走到近前,只见建筑的上方黄底红字写着“心诚”二字。“心诚”下方的匾额上是黄底黑色的几个汉字——“赞比亚少林寺文化中心”。

十几个当地少年,身穿僧衣,光着脑袋,正在寺庙前的广场上练习少林拳。领班少年用标准的普通话喊着“1、2、3……”练武的孩子们跟着大声应和。只见他们出拳动作有力、刚健勇猛,如果不是黑色的皮肤,记者还以为遇到了中国少林寺的武僧。

跨进院门,左右两侧各有两间飞檐翘角的亭子,亭子里分别精心摆放着一面大鼓和一口大钟。正对面映入记者眼帘的建筑是“天王殿”,建筑檐角飘逸、气势磅礴,于庄严肃穆中尽显少林寺的威严。再往后,还有大雄宝殿、藏经楼等建筑,虽然在国内也能看到类似景观,但在遥远的非洲,记者仍然感到十分震撼。据了解,赞比亚少林寺目前有4位法师、30多名僧人,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。

介绍中国文化的地方

在宽敞明亮的客堂,来自河南登封少林寺的延焜法师为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解答了疑问,这里的少林寺2020年10月开始建设,第二年9月竣工。少林寺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。“我们的宗旨是弘扬少林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,让中国文化走进非洲,走向世界。同时,作为少林寺文化中心,这里也为当地人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少林寺文化的窗口。”

据介绍,赞比亚少林寺供奉了229尊佛像,据说这是目前非洲供奉佛像最全的寺庙。对非洲而言,少林寺文化中心不仅为本地人提供了解、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宝贵机会,也为来自其他地区的游客提供了一个探索和体验少林文化的场所。这种文化的交流和分享有助于加深不同地域之间的理解和友谊。

皮肤黝黑、神采奕奕的延明法师是地地道道的非裔武僧。他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来这里之前,我在中国河南的少林寺学习了6年,学习武功,学习中文,学习少林文化知识,学习中国传统文化。”

延明的中文表达清晰流畅,而且普通话十分标准。他来自科特迪瓦,是中国武术迷、中国文化迷。他的法师称号是通过考核得来的,并非徒有虚名。延焜法师说,僧徒们的时间每天都安排得很满。早课例行训练,打完一套少林拳后走进教室,学习中文。根据水平高低,大家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级。延焜负责教课,能够通读《金刚经》和《楞严经》是非裔僧徒们学习中文的重要目标。下午和晚上,他们还要学习礼仪等有关中国文化的相关课程。

连接中非情谊的桥梁
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现在这些僧徒中有一些是当地的孤儿、生活贫困人家的孩子。少林寺除了教授他们拳法和中国文化,还免费提供食宿,因此颇受当地人欢迎。11岁的小徒弟罗汉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:“我喜欢这里,这是我的家,我能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功夫。中国功夫让我有强健的体魄,学习中国文化能让我更了解中国。”

去年6月,首届非洲少林考功大赛在赞比亚少林寺举行,来自22个非洲国家、约150名少林弟子汇聚一堂,参赛项目包括少林拳、通背拳和七星拳等拳法和长短器械组别,打分裁判均为少林法师,确保了大赛的专业性。来自赞比亚、贝宁和塞内加尔等13个国家的29名选手荣膺各组别一等奖,赞比亚少林寺获得集体项目一等奖。还有7位参赛选手被选为“非洲少林功夫之星”。活动期间,少林非洲联合会正式宣告成立。如今,随着中国少林文化在全球的弘扬与发展,越来越多的海外民众通过少林功夫、少林禅修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,更好地认识中国、了解中国,进而喜爱中国。

    相关推荐Related recommendation